导读
吴茱萸汤主要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引起的食后泛恶、呕吐酸水或冷沫涎痰,头痛等证。方中以吴茱萸为主药,胡老认为吴茱萸治偏头痛甚效,顽固性头痛亦有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青光眼头痛,多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本期为大家分享胡希恕先生应用吴茱萸汤治疗青光眼头痛的医案,供各位同道参考。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见于:
《伤寒论》第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第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第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茉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呕而胸满者,吴菜萸汤主之”
组成:吴茱萸6-10g,人参10-12g,生姜10-18g,大枣6-8枚。
方解:
本方被收入少阴病及厥阴病,为一派阴、虚、寒之证四逆汤与吴茱萸汤都治手足逆冷、吐利,前方以下利厥冷为主,后方以呕吐烦躁为主;桂枝汤与吴茱萸汤都治头痛,前方治气逆上冲,后方治水逆上冲、重用生姜六两,旨在增强吴茱萸的散寒止呕之功。
应用:
本方证以吐清水涎沫、头痛为主症,并兼有久寒胃内停水,心下膨满,手足逆冷者。临床常见于神经性呕吐、胃炎、结肠炎、妊娠恶阻,以及神经性头痛、失眠、梅尼埃病、急性青光眼之头痛欲吐等。
胡希恕先生不仅应用本方治疗胃炎、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常用本方治疗青光眼头痛者。治青光眼之头痛阴、虚寒者,以本方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慢性青光眼头痛血虚微有浮肿者,以本方合当归芍药散。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则胡老治疗青光眼头痛验案
//胡希恕先生验案//
李某,女性,43岁,东北锦州人。
患者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二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青光眼”。而服中西药无数。近一月左眼失明,因专程来京求治,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饮盛,治以补血除饮、与吴茱萸合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
吴茱萸10克,党参10克,干姜6克,大枣4枚,柴胡12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花粉12克,当归10克,白芍l0克,川芎10克,泽泻18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炙甘草6克
结果:上方服三剂,诸证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二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按:本方主治寒饮冲逆,若上之食谷欲呕者;呕吐、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呕逆胸满者,均属其证,亦即运用本方的要点。方中吴茱萸味辛性热,归肝肾脾胃经,既可温胃止呕,又可温肝降逆,更可温肾以止吐利,一药而三病皆宜,故为君药。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以助吴茱萸之力,用为臣药。病缘之于中虚,况胃气不降,则脾阳不升,故佐以人参补脾益气,以复中虚。大枣甘平,益气补脾,调和诸药。
编者按:
胡希恕先生认为吴茱萸汤主治胃有寒饮冲逆诸症,应用于胃肠及头脑诸疾,有惊人疗效。方中主药吴茱萸治偏头痛、顽固性头痛疗效良好,对于肝寒浊阴上逆的巅顶头痛者,疗效亦佳。对于青光眼头痛者,胡老常用吴茱萸二至四钱。需要注意的是,因吴茱萸性温,利于虚寒,不利湿热。临床上考虑患者有热,尤其实热证者,吴茱萸当谨慎应用。
参考文献:
陈雁黎.《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
冯世纶.《六经八纲读懂金匮要略》
推荐:
从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治疗头痛论量之重要性、谈余之切身体会
容易被忽略的吴茱萸类方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