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尤冰从初中开始一直断断续续地被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感困扰。开始只是偶尔在考试等压力事件的时候感到心慌。到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尤冰在高考的压力下,出现了持续的偏头痛、失眠等更多症状。到高考前一个月更是眩晕、胸闷导致夜不能寐,不得不住院治疗。然而,医生并没有从医学检查中发现任何导致这些症状的生理因素。在医院住了三天之后,尤冰只能在症状稍有缓解后出院。在12年里,尤冰就这样因为头痛、背痛、腰痛、心慌、失眠、月经失调、呼吸困难、腹胀、尿频尿急……医院反复就诊,先后因为不同症状住院7次,其中一次还出现了神经性耳聋,这让她极度恐惧。然而,做了各种必要和不必要的检查之后,从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到妇科、耳鼻喉科等各个相关科室都无法找到她的病因。五年前,尤冰第六次住院的时候,一位神经内科教授开始给她使用抗抑郁药,她的一系列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出院后尤冰又吃了3个月药,感觉自己的情况改善了很多,以为自己就快痊愈了,没跟医生商量就把药停了。停药不到半年,因为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导致症状卷土重来。在神经内科医生介绍下,她来我这里就诊。尤冰带来了一大袋就诊资料,包括就诊记录,各种检查单、化验单、CT、核磁共振、各种药物及药物用量变化等详尽资料。但是,尤冰并不相信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她,期望我能给她更加有效和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我调整了她的用药,当症状改善之后,心理治疗才提上了议事日程。尤冰告诉我,这几年除了工作,她的生活几乎都是围着症状转,“病人”似乎成为了她的个人标签。除了不得不做的工作之外,她每天都把自己浸泡到了“病”里面。前几年因为治疗效果还不错,她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还得到升职加薪。可是,一年以前领导让她担任技术负责人,她既感到有受到重视的骄傲,又强烈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领导的期望。在这种纠结的情绪中,症状越来越严重,药量也越来越大,加上吃药的时间也比较长,尤冰就出现了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工作几乎都停顿了下来。领导已经跟她谈了几次话,内容不外乎对她健康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iantoutongazl.com/jcxtt/1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