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治疗偏头痛 > 偏头痛缓解 > 正文 > 正文

艾灸治疗风疹效果好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9 12:56:29

风疹的名称有很多,被称为“风疹块”、“鬼风疙瘩”、“瘾疹”、“风骚瘾疹”等,现代医学称为荨麻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它的临床症状,本病多突然发病,全身部位都可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高出皮肤的粉红色或白色的肿块。轻者以瘙痒为主,疹块散在出现,此起彼伏;重者疹块大片融合遍及全身。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好发于冬春二季,尤其春天,气候变化较大,容易感受风寒或风热,所以发病的机会也就更多。夏秋季节,虽然也有发生,但比较少见。风疹的发病年龄,一般说来,都在幼儿时期,尤其三岁前后最容易发生,因此被称为易感年龄。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本病的病位在肌肤腠理,多与风邪侵袭,或胃肠积热有关。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遏于肌肤,营卫不和,或素有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均可使病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腠理而发本病。

中医学对本病的论述较多。《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五》:“小儿因汗,解脱衣裳,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胗,风气止在腠理浮浅,其势微,故不肿不痛,但成隐胗,瘙痒耳。”《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治小儿风骚瘾疹方。”《医宗金鉴》称:“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堆累成片……”其病原来自外因风邪所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风疾瘾疹者,因小儿肌肤嫩,血气微弱,或因暖衣而腠理疏开,或天暄而汗津润出,忽为风邪所干,搏于血气,藏流于皮肤之间,不能消散。”

按照病程的长短,本病有急性、慢性之分。

急性风疹:一般多因食用鱼、虾、蟹、蛋等荤腥动风的食物,或对某些东西,如花粉、羽毛、昆虫叮咬、药物过敏;或由于表卫不固,汗出当风,感受风寒、风热之邪,邪气客于皮肤,致使营卫不和;或饮食不节,内有湿热、食滞,外感风邪,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所致。

慢性风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耗伤阴血等原因,而导致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引起的。

1.风热型

(1)症状表现:发病急骤,风团色赤,灼热奇痒,心烦口渴,遇热则发,遇冷则减轻,夏重冬轻。常伴恶寒发热,咽喉肿痛,或兼胃痛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夹湿者,皮疹色赤,中间有小水泡,偶见大泡,搔痒异常,抓破后有脓水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灸疗原则:疏风清热,凉血消疹。以取足少阳、足太阳、手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风池,风门、曲池、足三里、风市、膈俞、血海。

风池穴

风门穴

曲池穴

足三里穴

风市穴

膈俞穴

血海穴

(4)随症加穴:①恶寒发热者,加合谷、大椎;

合谷穴

大椎穴

②咽喉肿痛者,加少商、鱼际;

少商穴

鱼际穴

③呕吐腹泻者,加内关、上巨虚。

内关穴

上巨虚穴

(5)灸法操作:

①艾艾贴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②慢性者每隔15天灸治1次。多选用百会、长强等穴。

百会穴

长强穴

③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本型为风热之邪,郁于肌腠,不得宣泄所致。故取风池、风门祛风透表;取曲池、风市以清热消风;膈俞、血海有凉血化皱的作用。又由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取足三里以行气活血。诸穴协用,使血行则风自灭,热清则疹自平,而到达祛风止痒的目的。配大椎、合谷穴以疏邪解表;配少商、鱼际二穴。可以清热利咽;配内关、上巨虚穴以和胃运脾;配阴陵泉、三阴交可以利水渗湿。这些穴位,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可达到治愈之目的。

2.风寒型

(1)症状表现:疹块红微或瓷白,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以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遇冷或吹风而发,得暖可缓解,冬重夏轻,舌苔薄白或薄白而腻,脉浮紧。如夹湿者,多见局部水肿,阴雨天气易发作;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2)灸疗原则: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以取督脉、足太阳、足少阳,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大椎、风池、风门、曲池、血海。

大椎穴

风池穴

风门穴

曲池穴

血海穴

(4)随症加穴:①夹湿水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

阴陵泉穴

三阴交穴

②瘙痒者,加止痒穴。

(5)灸法操作:

①艾艾贴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日灸治1~2次,6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本型为风寒之邪,郁闭腠理,不得透达,营卫不和所致。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灸之可疏散风寒;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阳维主一身之表,风门又为足太阳与督脉之会,是风邪侵入之门户,灸此穴可以祛风达邪,再配曲池、血海二穴,以宣气行血。对于症见夹湿水肿者,加泻阴陵泉、三阴交以运脾利湿。如此风消寒散则痒自止。

3.脾胃湿热型

(1)症状表现:发病急骤,发疹时有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疲倦,纳差,小便短赤,皮疹色红,成块连片,势若烘云,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2)灸疗原则:清热利湿、祛风。以取手足阳明、手厥阴,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合谷、曲池、内关、天枢、足三里、三阴交。

合谷穴

曲池穴

内关穴

天枢穴

足三里穴

三阴交穴

(4)随症加穴:①胃脘痛甚者,加中脘、公孙;

中脘穴

公孙穴

②脐腹痛甚者,加阴交、气海。

阴交穴

气海穴

(5)灸法操作:

①艾艾贴灸:每穴灸3~5壮,每日灸治1~2次,3次为1疗程。

②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本型为湿热蕴于肠胃,风邪郁于肌肤,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所致。故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合穴曲池、募穴天枢灸,外可疏风透表,内可清泄湿热、调和胃肠;配内关、足三里,理气畅中,调运升降;取肝、脾、肾三经之会三阴交,疏肝运脾。诸穴合用,共奏内清外达,表里双解之效。

4.气血两虚型

(1)症状表现:疹块反复发作,疹块色淡,迁延数月或数年不愈,瘙痒致寝食不安,耗伤气血,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并伴有面白少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胖,脉细弱。

(2)灸疗原则:补气固表,养血祛风。以取足太阳,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风门、膈俞、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

风门穴

膈俞穴

脾俞穴

气海穴

血海

足三里

(4)随症加穴:①表虚多汗者,加合谷;

合谷穴

②心悸寐差者,加神门;

神门穴

③咳嗽气喘者,加天突、膻中、定喘。

天突穴

膻中穴

定喘穴

(5)灸法操作:

①艾艾贴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6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本型由于素体虚弱,或病后气血不足,表卫不固,复感风邪,郁于腠理,不得透达所致,故治以标本兼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气海、足三里以补脾益气,而开化源,膈俞、血海皆为调血要穴,补之可养营生卫,泻之活血祛瘀,与脾俞、气海、足三里相配,可益气养血以治其本,取风门祛风达邪以治其标。表虚多汗者加合谷以敛汗固表,心悸寐差者加神门以养心安神,咳嗽气喘者加天突、膻中以降气平喘。如此标本同治,相辅相成,病自痊愈。

5.冲任失调型

(1)症状表现:风疹多在月经2~3天发生,经净后自消,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复发作,常伴月经不调,超前落后,经行腹痛,色紫多块,舌质淡红有瘀斑、瘀点或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2)灸疗原则:疏肝解郁,调理冲任。以取足厥阴,足太阳,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期门、肝俞、膈俞、关元、血海、三阴交。

期门穴

肝俞穴

膈俞穴

关元穴

血海穴

三阴交穴

(4)随症加穴:①瘙痒剧者,加曲池、风市;

曲池穴

风市穴

②经行腹痛甚者,加气海、地机。

气海穴

地机穴

(5)灸法操作:

①艾艾贴灸:每次选2~4穴,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6次为1疗程。

②荆芥穗敷灸:取荆芥穗30g,揉碎后炒热,装入布袋内,迅速敷于患处,每次敷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6)方义说明:冲任失调型风疹,主要是因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经脉不畅、肌肤失养、生风生燥所引起的。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泻期门、肝俞以疏肝解郁;取关元、血海,调气血而理冲任。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理论,因此配膈俞、三阴交,可通经气而利血脉,泻曲池、风市,可祛风邪以止搔痒。配气海、地机二穴,以行气活血,通经逐瘀,则腹痛自除。如此诸穴配伍,治疗风疹效果较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iantoutongazl.com/ptthj/7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如何治疗偏头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