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治疗偏头痛 > 偏头痛缓解 > 正文 > 正文

头部29个穴位图,经络图,图文介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6 17:07:57

头部穴位:1发际穴、2攒竹穴、3睛明穴、4四白穴、5头维穴、6阳白穴、7印堂穴、8瞳子髎穴、9承泣穴、10迎香穴、11人中穴、12地仓穴、13承浆穴

1、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3、水沟穴(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4、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5、攒竹穴

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头部穴位:14百会穴、15后顶穴、16风府穴、17哑门穴、18风池穴、19完骨穴、20天柱穴。

6、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7、风池穴

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鼻衄、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8、完骨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与风府穴平。

主治:常用于头痛、颈项强痛、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痛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头部穴位:21客主穴、22耳门穴、23听宫穴、24翳风穴、25颊车穴、26太阳穴、27下关穴、28大迎穴、29人迎穴。

9、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10、下关穴

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11、颊车穴

位置: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处,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适用于下牙痛、牙关紧闭、腮腺炎、口眼歪斜等病症。

12、翳风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

主治:常用于耳聋、耳鸣、牙痛、颞颌关节病、面神经麻痹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13、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髁状突后缘凹陷中。

主治:耳部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很多人都比较关心这个穴位图,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出现一些感冒以及伤风的这些小病的时候都可以借助穴位图来进行帮忙,穴位图能够代替药物来进行治疗,它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我们来简单的说一下头部穴位图的相关穴位。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iantoutongazl.com/ptthj/7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如何治疗偏头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