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治疗偏头痛 > 偏头痛症状 > 正文 > 正文

趁着清明的尾巴,3个方法清除体内痰湿垃圾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3/13 20:43:59
白癜风的药物 https://m.39.net/pf/a_4473189.html

不知道在座诸位有没有踏青扫墓呢?其实现在很多人每逢清明别说是去扫墓了,踏青他都懒得,更有甚者将清明同鬼节相挂钩,以为清明事鬼,故而认为出游不吉利,其实清明是清明,鬼节是鬼节;

我们通常说的“鬼节”,一般而言同节气无相关挂钩,但是到了鬼节,我们最起码知道,此时诸事不宜。

而清明其实更多指的是节气,故每逢清明时分,自然界中空气湿润,万物苏阳,此时踏青于身有利,且可排出身体内积淤的惰气,然后吸收自然间的润气;且清明已至,已属末春,在此时节寒风已大大少却,真是抓住春季养生末尾的好时节。

1、清明气节后,多多要寒食

清明节前其实有一个“寒食节”,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寒食节其实逐步地在与清明节相融合,以至于到了后面很多人听到寒食节,都会下意识想到清明节,故而我们在此将而节相融合,也可以说:“清明时分,当吃寒食。”此时讲究:“禁烟火,吃冷食。”

而相传寒食节同晋文公重耳相关,据说当年春秋时期尚还身为公子的重耳为躲避祸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忠臣介子推在身边不离不弃亦陪从了十九年,甚至在重耳饥饿之时,割下自己的大腿肉骗做是鸟肉进奉重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割股啖君”一词的由来。

但而后重耳回国即位,号为晋文公,而就在文公即将归国的时候,介子推却选择隐居深山侍奉母亲,爱才心切的文公为了使其下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结果火势难以控制且加上介子推拒不下山,最终死于山火

文公懊悔于害死忠臣,于是将其厚葬绵山,修祠立庙,且下令晋国全国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要求百姓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最早的来源之一。

而其实寒食节的来历十分复杂,另一说寒食节是起源于上古先民对于火的祭祀,因为先民对于火的崇拜敬畏,所以多在这一日吃寒食以感激火对于生活的作用。

这一习俗发展到唐代,甚至官府都会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改火”仪式,这一仪式包括禁旧火、取新火、引新火三部分,过程即位讲究隆重,也由此名列大唐八大节之一。

其实清明寒食,不是单纯的吃冷的东西,而是要在寒食节前准备好相当的清明食材鲜蔬,先配做成菜肴然后在清明寒食这一时候进行食用,著名的寒食菜肴有:寒食粥、寒食面、青精饭、凉粉、凉面、枣饼等,另外寒食节亦讲究多饮春酒、新茶、清泉。

再回到吃寒食的好处上,上述罗列的寒食其实都有清热解毒之用,尤其以添加了杨花的寒食粥和掺杂了艾草汁的青团,都具有相当的败火效果,极适在清明时节食用。

2、清明解毒,疏肝明目

春季讲究发陈,而我们身体内的阳气也在此时升发,身体渐暖,神志渐清,于是这一时刻身体内的各项器官都会把残留的毒素向外排挤,而外排的器官无非两个,一是皮肤,二是肠胃。

但如果此时身体过虚,垃圾太多,就容易造成淤堵的现象,身体就会出现如下反应:

出汗渐少,这里反应的是皮肤的排毒受阻,且出汗问题不经解决,后续还会冒痘出油;

容易口臭、便秘,这里反应的是肠胃排毒受阻,体内淤毒难化的现象;

易有溃疡、牙疼、偏头痛的症状,这里是阳气升发受阻造成的;

而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多是在冬天时候,对自己起居饮食不注意调理,导致阳气受损造成的,故而春天升发,一系列的积累导致体内外的脏物较难排出,故而形成了“阳滞”的现象。

且长期不注意这些问题,体内淤火堆积,容易使身体内的阳气朝反方向发展,称为损害身体的火气,这类火气积攒多了就难免生成炎症和脾胃上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清明时节,我们就需要适当地去吃一些时令鲜蔬和适量地运用一些汤药,来改善我们的情况。

茯苓、山药

“助五脏、活筋骨、长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日华子本草》

山药且单作为食物蔬菜,就具有“细腻滑爽,别具风味”的特点,为菜可制成拔丝山药、枣泥山药等。山药肉质细嫩,含有极丰富的营养保健物质,是优秀的保健食物。

古籍《神农本草经》谓之“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由是,李时珍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且根据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山药具有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山药和茯苓,在《本经》均列为「上品」。上品的食材,可以一直常吃,而不会有「是药三分毒」的顾虑。

山药和茯苓最常见,用处也最大。因为既可以健脾又可以祛湿。

我们常常困扰着总是祛湿,湿气怎么总是祛不完?因为湿气之所以产生,因为脾的运化能力弱了,没有办法把水湿合理的代谢出去,因此才需要用强有力的食物去帮助代谢。

茯苓很神奇,行水能力特别强,既可以向上,推动水液从皮肤出去,还能让水往下走,通过小便排出去。

世补斋医书有云: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利水渗湿的品,并非都能化痰,而茯苓可以,这是它特殊的地方。陈皮擅长化痰,但利水能力弱,不能调理水肿。

茯苓+山药。一个祛湿特别厉害,一个补养先天和后天都特别厉害。

如果你的湿气总是去不完,如果你担心祛湿太过而伤了身体本身的水液,都可以用茯苓+山药这对CP,山药补脾肾,茯苓来祛湿。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水湿去掉的同时,把祛湿的能力也强化在身体里,那么就不容易产生新的湿气。

美丰道茯苓山药粉精选月销量¥4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艾草

“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效。”

想必清明节前后,大家都会吃一些艾草青团吧?那种清香的味道似乎一直萦绕在清明节前后,清明食青团其实也是采用了艾草在这一时间段所能起到的食疗效果,首先阳气淤堵,本身就起源于血气淤堵,而艾草叶具有回阳理气血之用,且可祛湿寒,多吃含有艾草的食品,对于清明排毒大为有益。

3、清明养生,需内调外养

“季春之月,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宜早卧早起,以养脏器。”——《三月修养法》高濂

今已季春,气温回升,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但时有降雨,天气潮湿。明人高濂说:“季春之月,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宜卧早起早,以养脏气。时肝脏气伏,心当向旺,宜益肝补肾,以顺其时。”

所谓“万物发陈”,是指春阳发泄,吐故纳新,万物欣欣向荣。此时阳气旺盛,阴气伏藏,人体在阳气升发的同时,也易引动体内伏邪,导致旧疾复发。故应早卧早起,养护内脏之气。

而恰好此时春雨绵绵,易生春愁,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易成疾。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可多喝水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另外,饮酒要适度,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能力有限,多饮必伤肝肾。

为此孙思邈也提醒说:“肾气以息,心气渐临……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宜懒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顺天时。”故而饮食上要注意忌食海鲜类辛温助火等“发物”

最后亦要注意季春频发的春寒问题,尤忌春寒时候以西风最为邪气,当然心态亦要调整放松,顺应天时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故而在此时,我们可以试多去泡泡脚汤:“治春寒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很多人都会接受那么一点养生的建议,其中就有夜晚泡脚这一方法,可普通的开水泡脚只暖一时,却不能保证一整晚你的脚还是刚泡出来那样的温暖,那么聪明的古人就会往泡脚的水里投入一些有暖身作用的药材,

可药材的药效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泡出来?故而在此特地推荐温旦汤。

而何为温旦汤?温胆汤就是由茯苓、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等组成的一味汤品,本可服用,但是聪明的养生人士发现,煎熬过的温旦汤药材泡脚亦有奇效。

尤其以一个特点为著称:就是都是把气往下降的,湿要往下走,从小便排出(人体的气从左边升,从右边降,形成一个圆,循环往复)半夏、枳实、竹茹就是把右边的肺气、胆气、胃气往下降,茯苓、甘草、陈皮都有补中益气、燥土去湿的作用.

美丰道温胆汤泡脚粉足浴粉足浴包精选月销量¥49¥5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这些药材齐心协力就可以帮助脾气左升,于是就推动人体的这个小圆圈开始正常运转。这就是温胆汤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单纯在祛湿化痰,同时还调畅气机,让身体的气机恢复正常运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iantoutongazl.com/pttzz/1359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如何治疗偏头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