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本栏目为年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大会获奖作品展示专栏
头部经筋刮痧联合皮内针治疗偏头痛
研究背景
偏头痛是一种多因素致脑部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头痛。据统计,偏头痛的男性发病率为0.7%~16.1%,女性发病率为3.3%~32.6%,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3。偏头痛的发作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系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
是通过运用特制的工具刮磨人体皮肤,作用于腧穴、经络,以强度不一的刺激作用,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目的,从而起到攻补兼施、散结止痛的作用。
传统刮痧疗法治疗偏头痛多为循经刮痧,未针对其疼痛反复发作的特点予以针对性治疗,对治疗的远期效果观察较少。
皮内针疗法
皮内针是传统针具的衍生。
是将改良的针具——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
通过对皮部、腧穴予以较长时间刺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设计思路
1、偏头痛患者头部或者部分体表区域存在“筋结”、“畸络”的现象,上述集中于足少阳经经筋分布区域。2、通过对“筋结”、“畸络”的针对性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头痛症状、控制反复发作。3、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运用头部经筋刮痧疗法和皮内针疗法。4、依据“经脉所及,主治所及,上病下取”的原则选取皮内针贴压穴位。5、强刺激疗法与院外持续微弱刺激疗法有效结合、联合干预。偏头痛可归为“经筋病”
经筋理论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指出不同经筋是区别对应不同经脉的筋肉部分,其分布范围与经脉基本一致。筋肉不荣则会经脉失养,筋肉受损则会经脉不通。清代《病机沙篆》中有“经筋所过,皆能为痛”的描述。
偏头痛经络辨证属少阳经头痛证。由于头颈的肌筋持续性收缩,足少阳经经气气化不及、枢机不利,气血运行皆受阻“不通”,“不通则痛”,可归属为经筋病范畴。
临床显著特点是形成了“筋结”(痛著点)、“畸络”。《灵枢·刺节真邪》云:“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本研究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在常规施治基础上对筋结点、畸络点予以针对性干预。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刮痧疗法:偏头痛发作期采用高强度刺激快速止痛,同时重点疏散筋结、畸络部位,气机通畅,既及时止痛,又可预防偏头痛反复发作。
皮内针的取穴,依据“经脉所及,主治所及,上病下取”的原则,在手足少阳经远端取阳陵泉穴、外关穴和足临泣穴。予以皮内针持续性微弱刺激以起到院外连续治疗、持续止痛的作用。
皮内针疗法选穴
阳陵泉穴:阳陵泉穴为是八会穴中的筋会,筋会为筋气所聚之处。《难经·四十五难》说“筋会,阳陵泉”,疏曰:“筋病治此”,阳陵泉为治疗经筋病之要穴。
足临泣穴:足临泣是胆经所注之处,五行属木,可泻火镇痛,依据上病下取的原则,取之可引热下行。
外关穴:外关穴与足临泣穴为八脉交会穴,足临泣配外关处方可以治疗头面五官及四肢关节的病证。
创新点
以中医经筋理论指导,明确偏头痛致病特点和反复发作的中医病理,从而辨证施治。
围绕“筋结”、“畸络”关键因素,采取头部经筋刮痧的强刺激疗法、皮内针疗法的微弱刺激疗法联合干预。
“标本缓急”、“标本兼顾”,有效止痛、控制复发。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1、提升刮痧疗法、皮内针疗法的行业认知;
2、为扩大刮痧疗法、皮内针疗法的适应症提供证据支持;
3、为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提供精准的医疗供给。
经济效益
1、刮痧疗法、皮内针疗法作为简便验效的中医适宜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2、既适合二三级医疗机构推广,也适合基层机构推广,具有较大的潜在经济效益。
头部经筋刮痧法
1、头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重刮百会、四神聪;
2、以督脉为界,先刮患侧,再刮对侧;
3、头侧部少阳经循行区域;
4、重刮头维至率谷、率谷至完骨、丝竹空经太阳至和髎;
5、枕部,重刮风池、风府;
6、重点在少阳经筋循行处用刮板探寻的筋结点反复刮拭,力度以患者能耐受疼痛为宜。
本研究中刮痧疗法的刺激区域除了传统刮痧法中的经络和腧穴,重点是经筋、筋结和畸络。
治疗偏头痛既及时止痛,又可防止头痛反复发作,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
经筋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
刮痧手法应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头痛发作时手法可稍重,不可用力过猛或使用蛮力,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在重刮穴位处刮拭时,刮痧板下如有沉紧的感觉,患者有胀、痛等“得气”感时,应反复刮拭;
在少阳经筋循行处刮拭筋结点时,角度应由小到大,力度由轻到重,反复刮拭,“筋结”、“畸络”一般需分次刮拭才能完全松解,不可因治疗心切刮拭过猛而致头皮损伤。
皮内针疗法
阳陵泉穴:足少阳胆经上,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临泣穴:足少阳胆经上,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外关穴:手少阳三焦经上,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腕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皮内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取一次性无菌钦针常规消毒后穴位贴压,保留时间为3~4天。
2、留置期间注意保持清洁避免感染,每天轻柔按压埋针穴位1~2次以加强刺激;
3、避免搓伤。
来源:岐黄天使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piantoutongazl.com/pttyy/7802.html